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素质教育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他山之石

【文以载道】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
2023-06-16 21:10 张想林  中国知网

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

张想林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素质教育以经典文学作品、名言警句等为载体,通过讲授等方式,将人类文明知识成果渗透到学生思想深处,深刻影响学生人格品质和价值理念,帮助学生建立稳定成熟的思想人格,实现审美素养、道德品质、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思政教育作为意识形态阵地,旨在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给广大受众,以改造其思想与行为,逐步强化其政治觉悟和价值理念,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推动二者协同发展,有助于打破学科课程界限,构建系统完善的思政教育资源体系,培养有坚定理想信念和优良道德文化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李晓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论》一书,基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理论,深入阐述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理路,结合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从教育理念、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价值意蕴,聚焦思政教育主体结构,梳理出不同的参与主体,指出推动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内在动力、文化环境,建立起科学的教育保障体系,具有较高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一、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意义分析

协同育人理念认为,教书育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应将学科知识体系划分为简单的专业,而应统筹协调不同类别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成长阶段,适当融入不同层次与种类的教育内容,为学生的思想观念、人文素养、政治理念及知识能力等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指引,实现知识传播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受市场经济影响,功利化、浮躁化社会倾向,使有些学生认为接受高等教育就是为提高生存技能,这导致他们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对此,有必要推动人文素质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及时纠正不良的申博sunbet现金网_菲律宾sunbet下载-【官方网站】发展倾向,明确价值引领、人格塑造在申博sunbet现金网_菲律宾sunbet下载-【官方网站】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根据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人是特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应在满足自身基本生存需求的同时,不断寻求自我精神境界与社会存在感的提升,以探寻人生价值的实践路径。就人的全面发展而言,“全面”既包括知识能力、思维模式、价值理念等方面,也涵盖道德素养、思想情操等 素养维度。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通过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政教育,一方面,引导人们充分认识自我成长发展和思想意识变化,准确把握自身的价值实现需求、物质需求、社会需求等;另一方面,从外在视角入手,通过剖析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规律,帮助人们建立完整的世界观和认知体系,具备良好的社会问题分析和思考能力,间接促进人格品质的完善。推动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教育融合发展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内在需求的有效举措,有助于启发人们思考人生哲理与社会科学逻辑机制,达到开阔视野、丰富精神、创新思维的目的,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时代新人。

第二,促进思政教育创新改革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思政教育被视为意识形态教育主要渠道,通过单一的理论灌输或情感教化,让学生被动接受枯燥晦涩的政治理论知识,教学过程缺乏良好的互动交流与分析探讨,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逐渐下降,教学成效大打折扣。对此,党和国家立足现代化教育全局,深入剖析思政教育的僵硬化、形式化发展困境,提出构建“大思政课”格局,要求打破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体系“两张皮”的教育格局,将思政教育贯彻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不同课程资源中蕴含的思政教育价值,以切实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体系,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赋予思政教育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推动人文素质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是实施思政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有助于纠正以往过于注重政治教化、忽视人文素养熏陶的不良倾向,促进学生价值理念与人文素养全面发展。

第三,应对社会转型升级的科学举措。当前,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传统价值观和网络流行文化交织重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不断渗透,社会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多元。青年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社会现象和一些消极负面观点缺乏科学判断力,容易被舆论风向或不良思想诱导,在价值理念和人生选择上出现重大偏差。在此情况下,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科学认识外部环境挑战,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价值引领和舆论导向功能,不断强化先进文化和主流价值理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向发展;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当代青年学生的心理诉求和思想困惑,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方法,保证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先进性、引领性,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判断能力与成熟稳定的思想人格,科学抵御外界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袭,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思政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发展,充分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培育,有效化解潜在的问题与挑战,实现人才培养效能的提升。

二、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人文素质教育和思政教育是学校申博sunbet现金网_菲律宾sunbet下载-【官方网站】工作的一体两面,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与育人理念,在教育内容、工作方式上存在交叉融合之处。因此,二者的协同发展符合申博sunbet现金网_菲律宾sunbet下载-【官方网站】内在逻辑,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一是教育目的一致。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政教育都以人为中心,通过研究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和身心特点,促进人的思想启蒙与精神启迪,达到解放人、塑造人的根本目的。其中,前者侧重于培养人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旨在引导人们关注内心世界和思想意识,建立良好的审美能力、道德品质及文化底蕴,逐步实现人格思想的健全;后者则以政治思想教化为主要手段,让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科学认知世界运行规律和人生发展内在机制,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社会活动,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这两种教育形态具有一致的教育目的和价值取向,具备协同发展的内在条件。

二是教学内容相近。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围绕历史文化、文学作品、经典诗句名言等展开,通过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系统讲解,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与国家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厚重深沉,深刻把握历史兴衰规律;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主题和人物命运,让学生深入把握社会的复杂多变,具备宽阔的胸襟格局,增加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怀理解,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民情感和家国情怀;借助经典诗句和名言警句,滋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精神境界,使其领略古人在诗词创作中的独特情怀与思想情感,实现心灵的净化。思政教育则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让学生深刻理解物质与意识、真理与谬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等哲学原理,逐步建立世界运行逻辑的基本体系,不断完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三、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实践进路

思政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丰富的土壤与养分,使学生成长为思想道德素质良好、政治信念坚定、人格品质健全的现代化人才。从实践视角来看,要促进二者协同发展,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挖掘人文素质教育资源,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人文素质教育和思政教育都以促进学生健全发展和价值塑造为根本宗旨,引导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正确“三观”的时代青年。实现二者协同发展,首先要从教育内容入手,深入挖掘思政教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准确提炼人文历史知识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资源体系,为学生提供思想和精神的丰厚滋养。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适当拓展人文历史知识,引用经典名人故事和历史事件,生动阐释爱国主义精神、理想信念等的深刻内涵,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与亲和力。总结提炼思政课程中的人文教育方法,引导学生从人文视角思考分析社会问题、人生课题。比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既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也要辩证分析实现理想目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树立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思维模式。梳理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历程,让学生清楚认识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艰难历程,从而珍惜革命成果,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二是借助人文素质教育活动,提高思政实践教学成效。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有助于营造具有浓厚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生思想意识与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例如,利用校园文化阵地,将思政理论课与校园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人文精神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名著品读、名画鉴赏等,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利用学校宣传栏等载体张贴经典古诗词、名人名言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利用校外实践阵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引导学生以客观理性地分析社会问题,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为人民服务意识。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