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素质教育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他山之石

【文以载道】理工类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理念与路径
2020-12-16 18:48  

理工类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理念与路径

檀江林 ,王帅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摘要:强化理工类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既在于回归高等教育的题 中应有之义,更源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刚性需求。文化素质教育长期缺失,导致诸多理工类大学生文化知识匮乏、道德修养下降、人文精神淡薄、行为方式偏颇、创新意识不足及实践能力较弱。有鉴于此,我们必须树立以大理工观、大教育观、大文化观、大实践观为核心的四位一体教育范式,遵循以转变思想观念、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素养、拓展隐性教育、整合内外资源为依托的五轴联动可行路径。

关键词:理工类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理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292(2016)03-0248-05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新学科,在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1]。为适应时代 的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己任 。就理工类大学生而言,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精神,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文理互补,方能成才。然而,重专业技能,轻文化素质,综合素质偏低,成为长期以来困扰理工类大学生 的普遍性问题,并衍生了理想信念模糊、功利主义盛行、道德水准下降,甚至厌世轻生等诸多负面问题,严重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因此 ,面 向理工类大学生强化文化素质教育,不仅对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更能提升大学文化品位和办学质量,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文化素质教育缺失背景下理工类大学生的特点梳理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这就要求科学技术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和谐发展。当前,我国的大学,特别是理工科大学,教育中还存在诸多误区,文化素质教育早期倡导者杨叔子先生将其归纳为“五重五轻: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重功利,轻素质[2]。长期的人文教育缺失,导致理工类大学生表现了不同于其他类别大学生的相对弱势,主要体现在:第一,文化知识匮乏 ,道德修养下降。由于学校过分强调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目的性,以致许多理工类大学生身陷功利主义的囹圄,对社会科学知之甚少,从而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缺乏应有的辨赏能力 ;理工类大学生被训练成只关注自己研究领域 内的弹丸之地,对家事 国事漠不关心,自私心态泛滥,面对社会热点时往往抱着“看客”态度 ,缺少基本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人文精神淡薄,行为方式偏颇。实践证明,哲学、历史、艺术等人文学科对人 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而不平衡的课程设置导致理工类大学生缺少起码 的人文精神,只重视研究科技,忽视如何正确地使用科技,导致科学技术的异化 ,进而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及时化解感情或生活中的压力,容易出现过激行为。第三,创新意识不足,实践能力较弱。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但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理工类大学生长期沉浸在公式和题海当中,局限于书本知识,习惯于标准答案,不善独立思考,培养出来的是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书呆子。当前 ,实践能力差成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最大诟病,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只会动脑不会动手成为高校推行素质教育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理工类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理念阐释

()坚持大理工观,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相统一

所谓“大理工观,是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理工教育为主线,既注重科学精神,又注重人文素养,将自然科学教育、工程技术教育、社会科学教育相融合的现代教育观念。理工科高校的首要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习掌握科学知识与工程技术,但这绝不是全部目标。理工科高校不仅要传授自然科学和知识技能,还要从道德品质、生活态度、团队合作、社会责任与文化素养等方面教育学生,培养“理工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且具有专深知识、人文情怀和世界眼光的复合型当代大学生。专业知识与人文情怀是良好科技素养的一体两面,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 ,要让学生懂得如何更好地掌握 、实现和利用科学技术 ,在实践 中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间的辩证关系,以及科技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能源开发、贫困治理等社会问题,用问题视野去选择研究课题,以人文情怀去指导工程实践。

现代工程技术人才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不仅包括技术要素,还包括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经济、管理、法律等文化要素,所以,无论是科学素质教育,还是文化素质教育,均应当以文化为主线,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画地为牢的旧格局,实现文理科相互渗透 ,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相得益彰的新局面。特别是通过文化素质教育 ,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审美情趣、强化创新思维、确立人生理想,促使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 ,认识自己,培养学生忠诚的爱国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执着 的事业追求[3],最终形成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知识视野、价值观念和应变能力。唯其如此,才能在大学教育阶段,不但教会学生“做事”,更教会学生“做人”;不仅培养掌握某种专业技能的“工匠”,更能够造就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

( )坚持大教育观,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统一

所谓“大教育”观,是指教育者在向受教育者传授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成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内容 ,人 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多方面,而文化素质是其他各项的根基,故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赖于文化素质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 的战略主题,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4]。因此,理工科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必须打破原有的“重视专才教育,忽视通才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既着眼于学生的某项专长,又着眼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把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奉为教育宗旨,做到知、情、意、行的协调统一。

在中国,无论是古代高等教育,还是近现代高等教育,均具有强烈的工具性取向[5]。理工科高校的申博sunbet现金网_菲律宾sunbet下载-【官方网站】活动,更多地强调合规律性,教学内容更加注重科学性,对于知识与人的存在关联和未来社会的走向缺少解读。具体而言,我国现行高等教育模式过分重视学生的业务素质,致使部分理工类大学生书本知识多而生活常识少 ,业务知识学得多而为人处世懂得少 ,工程设计 能力较强而文字表达能力欠佳 ,甚至有些学生性格孤僻不合群 ,心理承受能力差 ,遇事容易走极端 ,从而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所 以,理 工类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应 当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根本原则 ,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人的社会属性与 自然属性的统一 ,加强人文关怀 ,鼓励个性发展 ,引导学生将 自身成长与社会进步相结合。

()坚持大文化观,文化传承与文化引领相统一

所谓“大文化观,是指既注重继承、借鉴和吸收入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又重视通过各类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使优秀文明成果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品格和修养,进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大学自其诞生以来 ,便集精神建构 、文化传承、学术研究、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及人才培养等多功能于一体,成为孕育经济、政治、文化精英的摇篮,通过传播知识、创造知识来提高社会生产力,对社会文化产生巨大影响。可以说 ,大学具有与生俱来的引领社会文化的力量。文化素质教育实施 2O 年有余,国内教育界早已突破“文化就是知识水平”的狭隘理解,普遍认可了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的概念。因此 ,对理工类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其核心是用先进文化观念培养人才,落脚点是通过各项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过程中,绝不能单纯追求课程化和知识化,更应始终坚持大楼与大师并重 ,以氛围育人、以环境育人、以活动育人 、以细节育人,真正做到文化育人。

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必须做到文化传承与文化引领相统一,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借鉴并传播先进的外来文化,创造并培育引领时代的新型文化。理工科高校虽然存在一些文化建设上的薄弱环节,但各具特色的发展历程也使其具备其他学校难以模仿的优势 ,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学生对工业报国、科教兴国等优良传统有更直接和深刻的体悟。因此,理工科高校更应当扬长显优,利用丰厚的历史积淀,浓郁的办学特色,并结合当今社会需要和时代特征,创造新文化,引领新风尚。

()坚持大实践观,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相统一

所谓“大实践”观 ,是指既侧重提高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强调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将实践锻炼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的教育理念。申博sunbet现金网_菲律宾sunbet下载-【官方网站】总书记鼓励青年人要“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 目攻关的前沿去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6]。从教育效果上讲,文化素质教育若能扎根于社会实践,其丰富性、深刻性和持久性将远胜于课堂教育的单向传播。理工科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要引导学生勤奋学习、持续探索、大胆创新,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敦促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体验生活,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增长本领,为融人社会生活、成就一番事业打下坚实基础。坚持“大实践”观 ,做到能力提升与素质培养相统一。首先,要树立实践育人的观念,明确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认识到学生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都必须通过实践环节来完成和深化,实践育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其次,要凝练实践教育内容,大实践不仅包括传统的试验、实习、设计等专业实践,更包括学生德育实践、勤工助学、志愿服务、创业实践等社会实践。最后,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大实践”为蓝本 ,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大实践教育框架,形成以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为重点的专业实践,以工程教育训练为重点的工程实践,以人文素质锻炼为重点的社会实践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强化理工类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路径探究

()理工科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必须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基本上照搬前苏联的专才培养模式,偏重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这种培养模式在社会 主义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教学使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不仅在知识上各成体系,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各 自独立,这是与高等教育综合化的趋势相悖的[7]。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持续深入和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重科学轻人文、重技能轻素质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暴露了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的诸多弊端。有鉴于此 ,从1995年以来,教育部提出要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推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切人点”和“突破口。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全国高校掀起了转变教育观念的热烈讨论,通过这场讨论,许多理工科高校的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功能 、价值及地位的认识有所提高,摒弃了偏狭的专业教育观念,进而重新思考、定义我们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文化素质教育因其独特的价值整合功能、类群归属功能、精神激励功能、审美愉悦功能和衍生创造功能,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理工类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必须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前提,充分认识科技、文化、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牢 固树立大理工观大教育观、“大文化观”和“大实践观”,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进一步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21世纪科技、文化、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日益联结为命运共同体,社会问题变得复杂化和巨型化,科学技术发展面临严峻的伦理标准考验,迫切需要理工类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要具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高度的伦理关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因此,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 口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既是大学文化自身繁衍的源头活水,也是继续引领社会文化前进的不竭动力;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更是培养理工科院校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内在要求。

()理工科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必须以优化课程设置为基础

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试点探索、实施推广和普及提高,推动了理工科高校申博sunbet现金网_菲律宾sunbet下载-【官方网站】改革,引发了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规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新变化。众所周知,文化素质教育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系统工程,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该系统中起 支撑作用的基础性工程。因为,课程设置既是文化素质教育内容的集中体现,又是实现文化素质教育目标的手段,更是学生获得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所以,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对理工科院校而言尤其如此。目前,我国理工科高校设置素质教育课程的做法并不完全相同,依其强制程度大体分为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三种情况,课程名称也很多样,或沿用公共基础课的称呼,或叫作公共选修课”、“全校通选课”等等。但总的来说 ,课程设置务必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充分体现时代特征,二是积极促进文理交融,三是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四是合理借鉴外来文化 。

鉴于各理工科高校的历史沿革、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存在差异,加上学科设置、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应鼓励各院校在综合吸收国内外著名理工大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结合办学特点,围绕培养目标,精选内容,讲求实效,有目的、有计划地开设不同类型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在进行课程体系总体设计时,应考虑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一要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二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思维方式 ,三要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实践能力。独立设置的理工科院校,由于社会科学的门类不全,学科力量有限,可以有选择地开设人文方面的课程,或者与其他高校合作共建;设有理工类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可发挥学科门类相对齐全的优势,较多地开设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

()理工科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必须以提高教师素养为根本

由于我国教育长期文理分家,高等院校综合发展只是近年的事情,所以,师资队伍在知识结构和分布上存在着不适应全面素质教育的情况[8]。文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教师作为每天与学生打交道最多的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可以说,文化素质教育的成功将取决于教师素养的提高,取决于教师实践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忠实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文化素养作为工作的核心和根本,坚持不懈地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坚定不移地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使广大教师在政治觉悟、道德情操、业务水平等方面都不断进步,提倡教师在善于自修的同时更好地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身教胜于言传,作为一名理工科高校的教师,不仅应当成为科技知识的传播者,更应当成为良好道德模范的践行者,通过自身言行培养学生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教师除渊博的知识外,还必须掌握讲课的艺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深入浅出,使学生心悦诚服。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应当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特别是要拓宽人文视野,突破匠人”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技术背后的伦理问题;从事人文学科教学的教师要教学生读懂书本,更要教学生读懂社会,培养他们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在感知社会的过程中奉献社会。教师要善于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通过放映录像、在线交流、MOOC等手段发掘学生的兴奋点,以及组织小组讨论、安排上台演讲、交流学习体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化被动为主动,实现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

()理工科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必须以拓展隐性教育为重点

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品格和实践特性决定了其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即文化素质申博sunbet现金网_菲律宾sunbet下载-【官方网站】和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前者以组织教师开设相关课程为主,是显性教育过程;后者 以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为主,是隐性教育过程。两者相互依托,取长补短,共同构成素质教育的“一体两翼”,理工科高校开展素质教育 ,拓展隐性教育尤为重要。心理学家霍切尔和布雷姆曾做过一项实验,将被试者分为高控制组和低控制组,阅读同一篇材料,只是在高控制组所读材料中插入“除此之外皆不可信”、“其余不足挂齿”等带明显控制色彩的词句。阅读后的态度检测结果显示:高控制组50%的人接受宣传观点,10%的人态度未变,40%的人反向变化,而低控制组67%的人接受了宣传观点,18%的人未变,态度反转的只占15[9]。这说明,隐性教育做得好,会对大学生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隐性教育包含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网络阵地和社会实践等一系列内容,而校园文化建设是目前隐性教育体系最薄弱的部分,特别是许多理工科高校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明确的文化定位,被学生戏称为“文化沙漠”。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很大程度上是在一定的校园人文环境、校园文化活动氛围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的[10]。我们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以此为着力点,带动隐性教育蓬勃发展,在实践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二者有机结合,不断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自觉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通过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读书分享会、名著名画名曲赏析、文艺汇演等多种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和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竞 赛,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学生修养。如清华大学定期邀请优秀人文学者发表公众演讲,阐述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呈现清华新时代 的人文成就和思想成果,构建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就会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11]归根到底,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只有真正日常生活化和隐性化,才能行稳致远 。

()理工科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必须以整合内外资源为依托

全面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不单是政府和学校的事,而且涉及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学生是主体,家庭是基础,学校是关键,社会是土壤,政府是保障,五位一体 ,缺一不可。一般来说,与文科类或综合性大学相比,理工科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在师资、经费等方面,具有先天局限,且校内能够调动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因而在筹划素质教育布局时,应借鉴其他文科类或综合性大学的成功经验,理性分析自身特点,充分发掘校内已有的资源,大胆整合校外优质资源,建构符合校情、内外联动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这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之举。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应加快整合校内外资源的步伐,以第一课堂为中心,以第二课堂为载体,以社会实践为依托 ,以互联网络为媒介,最大限度地释放教育活力,促进素质教育的整体升级。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多年来在“内合外联,合作共赢”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在整合内外教育资源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取得显著效果,逐步凝练为行之有效的文化素质教育校本模式: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探索专业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互相贯通的新途径,发挥专业课教学在学生文化素质养成中的潜在功能;通过开展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技文化实践活动,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大学生科技、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释放实践育人的活力;通过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环境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通过加强主题网站建设,打造明理苑等享有较高知名度的网络教育平台,入选首批教育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育人环境;通过举办高水平专家讲座和“高雅艺术校园行”活动,帮助学生们走近大师、感受经典、提高修养,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

[1]何跃,李晓萌.国外理工类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0(1).

[2]杨叔子.人文教育现代大学之基:申博sunbet现金网_菲律宾sunbet下载-【官方网站】大学人文教育之我感与陋见[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3]甘均良.试论理工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高教研究,2OO5(8).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0-03-01(5).

[5]刘振天.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转型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价值革命[J].高等教育研究,2014(9).

[6]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N].人民日报,2013-05-05(1).

[7]王莹.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现状与教育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6).

[8]宗文举.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9]李晓波,范叶静.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

[10]黎志强,程兰华等以生活化、人文化、诗意化为指导构建理工科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申博sunbet现金网_菲律宾sunbet下载-【官方网站】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3(2).

[11]邓晖.清华打造新人文格局,重视学科建设更重视文化建设[N].光明日报,2016-01-l1(5).


来源:中国知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