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林:“淡定与坚持”育人理念为学生成长赋能
15年前,我进入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康国政教授课题组,成为他的一名研究生。他给我们的第一课就是“淡定与坚持”的故事。“淡定与坚持”不仅对我的学术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为我教书育人的核心理念。
康老师说:“做学问,首先要有一种淡定的心态。这不仅是面对科研困境时保持理性的重要态度,也是对学术工作者的基本要求。面对学术挑战,唯有淡定、沉稳,才能避免浮躁,专注于真正重要的问题。”那时,作为刚刚踏入科研大门的学生,我对这番话的理解还很肤浅。但随着时光的推移,我逐渐体会到其中的深意。
科研道路布满了荆棘,我们常常会面临迷茫、挫折甚至失败,因此保持淡定的心态变得尤为重要,它能帮助我们在困境中依旧保持清晰的思路,不被一时的挫折打倒。
淡定不仅是做学问的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智慧。每当学生因为学术难题或者生活压力而感到困惑和焦虑时,我总是告诉他们,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人生旅程,都需要积累和沉淀,没有人能够一蹴而就地成功,急功近利的心态往往导致浮躁与焦虑,唯有内心的宁静,才能够在漫长的学术之路上持之以恒,静心致远。脚踏实地,才能等来花开。
康老师的教诲并没有止步于此。淡定固然重要,他同样也强调坚持的力量。科研是一条漫长且充满艰辛的道路,唯有持续不断的努力与探索,才能在一个个失败后迎来拨云见日的欣喜。“坚持”就是无数个实验失败后的再尝试,无数张散落满地的草稿纸上的公式推演,以及无数次焚膏继晷的精雕细琢。坚持而笃行、笃行以致新,这种精神深深刻在了我的科研征程中,也成为我今天教育学生的重要信条。
我常与学生们分享自己求学的故事,对他们说:“学术是一场马拉松,拼的不是短时间的冲刺,而是长期的毅力和耐力。”在他们的学习和科研过程中,我始终强调困难不可怕,真正的成功来自每一次失败后的努力。科研需要坚持,它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面对未来挑战时的坚韧品质。我希望通过教育,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在面对未知与挑战时,能够拥有坚强的心理素质和持续奋斗的坚定信念。
我带领学生专注于先进拉胀蜂窝结构多功能一体化设计方面的力学基础理论研究,并探索其在油气开发中的应用。在我看来,这是一段征途,在没有成功之前,困难和挫折随时会降临,有时还会觉得枯燥和乏味。我探索和实践了“双导三会、访问学生”的多维研究生培养模式,这好比沿途设置了加油站。首先,邀请国内外力学及其交叉领域的知名专家担任研究生的课外导师,融合他们的先进培养理念,进行联合培养,以此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并通过专家言传身教铸造研究生不骄不躁的心境和坚韧的意志品质;其次,定期召开“三会”:课题组组会、课外导师联合组会以及国内外专家学术前沿交流会,促进学术交流,增强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思维;最后,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深度合作,推动优秀研究生结伴和互访,打造一批研究生中的“访问学生”,在进一步拓展学术视野的同时,也给他们漫长的学术生涯增添一些趣味和快乐。
“双导三会、访问学生”模式赋予学生们学术上的成长。我带领他们与难题死磕到底,最终从榫卯工艺中找到灵感,创新性地设计了模块化分离式拉胀超材,这一步让我体验到了什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课题组再接再厉,针对已有拉胀超材料的不足,设计了新型曲面拉胀蜂窝防护结构,为油气管道、海洋钻井平台等曲面构筑物的冲击防护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针对油气管道的疲劳破坏问题,发展了嵌合拉胀超材料的新型油气管道设计理念,提升了其抗疲劳破坏的能力。这一过程,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淡定与坚持”的价值。
静心方能致远,笃行方能致新。“淡定与坚持”是对教育家精神的诠释。作为教师,应该像申博sunbet现金网_菲律宾sunbet下载-【官方网站】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具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在学术与人生两方面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在学术和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我相信,未来还有更多的学子续写“淡定与坚持”的故事,谱写属于他们的新篇章。
(朱一林,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副研究员,2024年获西南石油大学第二届优秀研究生导师伯乐奖)
上一条:我院教师参加第二届国际绿色航空发展大会并作邀请报告 下一条:我院参加第十六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