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时间:2017年3月15日15:00-18:00
采访地点:西南石油大学教师公寓
人物:张本奎
访谈人:张宝玲
影像:曹刚 张魁武
文字整理:吴婷(研究生助理)
文稿撰写:张宝玲
文稿审核:姚明淑
(以下“张”为张本奎,“访”为张宝玲)
访:您好!我们是学校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目前正在开展“石大记忆”项目的采访工作,推出这个项目是为了抢救学校的文化记忆,留下石大历史亲历者和见证人的记忆,在档案馆永久保存。今天想请您讲一讲学习、工作中经历过的事情。
求学于战争年代
访:张老师,您毕业于浙江大学,能给我们谈谈您的求学经历吗?
张:我1930年8月出生在浙江杭州。1937年七七事变逃难到老家武阳村。后又随着母亲到兰溪、金华、宁波等地。1938年到达上海,父亲住地。此后,一直在上海居住和读书。1948年冬季,由于重病初愈随母亲去了汕头。1949年夏在汕头高中毕业,要回上海。当时社会形势紧张,回上海的通路必须经过香港、天津。经过这段路程回到上海已是1949年底了。
为了上学,考取了杭州之江大学1950年初春季班。后几年,由于学校调整,我1953年初大学毕业时,已是浙江大学的毕业生了。由于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需要人才,四年制的大学三年就提前毕业了,不过很多课程都在寒、暑假期中补了。
上述23年中,历经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我这23年是在战争、动乱、病痛中度过的。
入职清华
访:因为您的优秀,所以毕业被分配到高等学校当教师,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能给我们分享一下当时的故事吗?
张:1953年初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北京石油学院。到北京去教育部、燃料工业部、石油处报到后,被指点到清华大学石油系“北京石油学院”筹备处报到。到了那里才知道“北京石油学院”正在筹备还未正式成立。此后就在清华大学住下。一面参加部分筹建工作,一面参加清华大学“机械原理”教研室活动。
1953年秋,北京石油学院正式成立,我就当了一名正式教师。1954年初,被学校派往哈尔滨工业大学参加“机械原理”培训班,跟着苏联专家培训一年。1955年初返回北京,承担了教学工作。
把一生都交给“西南”
访:咱们学校成立后您从北京调来南充,克服了很多困难开展申博sunbet现金网_菲律宾sunbet下载-【官方网站】工作,请您讲一讲初到学校工作的情况。
张:1959年5月份,我调来四川石油学院任教,就这样便开始了在西南石油学院的教师生涯,一干就是一辈子。
学校刚刚成立,各方面条件还比较艰苦,但是我并没有觉得有太大的问题,因为当时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就是一心想搞好教学工作,认认真真备课,把学生教好,是老师的责任。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是在清华大学石油系,一边筹建北京石油学院,一边参加“机械原理”教研室活动,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培训一年,积攒了一些知识、经验,这就让后来的工作变得不是那么困难,较为得心应手。
我教《机械原理》,给机械系的学生上,要80-90个学时才能讲完。给其他系的学生上,只有40-60个学时,我就自己编写教材。每次上课都会重新写讲稿,从来不重复使用以前的讲稿,学生不一样,授课内容也要做相应的调整。《机械原理指导书》还有《机械原理教材》,这些都是当时自己编写、刻印的教材。
撸起袖子加油干
访:改革开放之后,学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生机,教师们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请您与我们分享些当年的事例。
张:邓小平出来工作之后,国家的形势发生了很多变化,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我的人生发生了巨大改变,从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很快地直线上升。我心情愉悦,工作也有劲头。1978年就开始参加“射流印花机的液压小钻机”产品的设计和研制,这项成果后来获得了省上和南充地区几项科技奖。1982年开始主持石油机械摩擦磨损研究组的工作,那个时候大家搞科研,可以说是废寝忘食,钻井泵缸套活塞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在国内都可以说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我们“钻井泵易损件缸套活塞摩擦磨损研究”还获得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88年的科技进步二等奖。我们将X-R新型活塞申请了专利,获得了学院1988科研成果一等奖,参加全国现场比赛也获第一名的好成绩。
张:作为一个教师,不单单要教知识,还要教做人。记得有一次,我准备去上课,在教室门口看到一个丢弃的馒头,我捡起来,站在讲台对学生说“你们没有经过饥饿的年代,不知道挨饿的滋味,不知道粮食的珍贵。”这虽然是小事,但是我觉得还是要对学生讲一讲,这样才有利于他日后成才。(张本奎夫人刘紫玲插话:他对学生好,学生对他也很好,经常电话问候,节假日有时登门看望。)
访: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长期担任机械系领导工作,请您谈谈这方面的工作情况。
张:1979年到1984年,我任机械设计教研室主任,经常搞些教研活动,教研室学术风气比较浓厚,全室同志一起努力,教学、科研任务完成得很出色,我们年年被评为学院的先进教研室。我1984年开始担任机械系副主任,主要精力用在系里的教学管理工作上,在各教学环节上我要求自己也做到一丝不苟,作出表率。我在系里分管教学工作,常常不分份内份外,主动协助其他主任搞好科研、实验室及行政管理工作。4-5个人在一间办公室,大家团结协作得很好。
访:80年代,学校先后派人出国进修,您也被派往美国学习,请讲讲您们当年的情况。
张:我们三个人一起去的。我们到那边参观访问学习,先后去了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出去之后,就觉得我们国家之前太封闭了,再加上十年文化大革命,我们国家在各个方面都落后了很多,看到了差距,也激发了我努力工作。回来后,进行了一些申博sunbet现金网_菲律宾sunbet下载-【官方网站】方面的改革,效果不错。
“还想再过一个60年校庆”
访:“石大记忆”项目是为2018年学校60年校庆做准备,明年是学校建校60周年,60一甲子,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张老师,60周年校庆您期盼什么?
张:我还想再过一个60年校庆!(开心地笑)
我的一生基本上是在咱们西南渡过的,我对学校确实感情很深。1989年组织上推荐我被评为了 “全国优秀教师”,后来又被石油部评为特殊贡献教育专家,享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待遇,还有南充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各种荣誉,所有这些对我来说,我都很感谢组织上对我的培养和对我工作的肯定,我也只是做了应该做的。我认为,当教师的就应该承担教师应该有的责任,既然当了教师,就应该教好学生。教师应该做的,我就做,应该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
1995年按照上级的要求正式退休,届时65岁,正式工作42年。1995年后我还有一些工作:继续系里的返聘,任石油高校机械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学校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学校材料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等。直到2008年冬,辞去了全部职务,在家休养。我对自己的评价是:尽力做好各样工作,没有什么突出贡献。
人物简介:
张本奎,男,中共党员,汉族,教授,1930年8月出生,安徽歙县人。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任教,专业特长:机械设计兼摩擦学;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制造本科专业(1953年)。长期从事教学与教育工作,主要讲授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课程。曾组织各石油高校有关教师合编并公开出版《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基础》教材。科研项目着重于摩擦学在石油机械方面的应用课题。1984-1995被聘为石油高校《机械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钻井泵缸套——活塞摩擦磨损研究》获石油工业部1988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一条:【石大记忆】一切源于热爱——访全国优秀力学教师蒋平教授 下一条:【石大记忆】管钱管粮第一人——访袁锦芳老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