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记忆
当前位置:
首页>>石大记忆>>正文
【20年回眸】晴天一身灰 雨天一身泥?——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原成都校区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张昌元谈成都校区建设
编者按:2022年还剩最后两天。蓦然回首,成都校区启用已经20年了。20年来,学校发生了巨大变化,没有当时的决策就没有今天的西南石油大学。在2023年即将到来之际,新闻中心特推出【20年回眸】专题,邀请当年的决策者、建设者和在校学生畅谈决策过程、建设故事和搬迁时的情景,以致敬前辈、激励来者,凝聚起磅礴力量,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世界一流能源大学和百年名校而接续奋斗。
【20年回眸】晴天一身灰 雨天一身泥
——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原成都校区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张昌元谈成都校区建设
记者:张部长您好!学校安排您担任成都校区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您当时是什么心情?
张昌元:这是学校对我的信任,我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巨大。这是一份义不容辞的重托,攻坚克难、吃苦受累,我心里已有所准备。
可能是学校考虑到我有在地方工作的经历,又有在学校工作的经验(张昌元于1996年至1998年在南充市高坪区挂职区委副书记。回校后任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党总支书记兼校产办主任),学校2000年11月29日成立指挥部时,安排我担任副指挥长兼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工程部、规划设计部、财务部、监审室、后勤服务总公司6个部门,共有20多人。指挥部的职责是接受学校党政委托,行使成都校区建设工程的现场指挥权;协调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承担各项工程的报批工作,负责办理各种手续;负责工程设计和对外委托设计,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组织力量成立招标组,负责考察施工队伍;组织工程招标和设备采购招标;负责施工管理,聘请监理人员监督质量;负责工程审计、对外招投标及施工经费使用的监督保证;合理使用经费,节约开支,规范经费的划拨审批程序。为规范管理、加快进度、确保质量、不出问题,指挥部汇同6个部门制定了包括廉政守则在内的42项制度并汇编成册,发给每一位工作人员。
指挥部是从各部门抽调的业务骨干,大家充满朝气,各部门按岗位职责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与家人离别,来到新校区建设一线,再苦再累毫无怨言的无私奉献精神,令人感动。
指挥长、副指挥长总共5人,其中3人是校领导,其他各部门负责人都是处长。根据学校和指挥部安排,曾宪平副指挥长(原西南石油学院党委副书记)和我驻新校区建设一线,他还兼任指挥部临时党支部书记,我协助指挥长负责指挥部日常行政事务和对外协调工作。同时,还负责筹建新校区后勤服务总公司工作,所以我作为副指挥长深感担子不轻。
张昌元在指挥部办公室
记者:指挥部成立后,最先开展了哪些工作?
张昌元:2000年12月4日,指挥部召开第一次会议,安排未来半年的主要工作。12月份的工作是催促设计单位尽快修改完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催促新都县做好新校区农民拆迁工作,地面、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改迁工作,解决好水、电等有关配套设施,办好土地使用审批手续,安排工地道路施工,考察筛选单体建筑设计单位。2001年上半年要完成的工作有:正式确定总体规划方案并报批,选定委托设计队伍,开始地勘,签订银校合作协议,确定贷款额度和条件,完成办公楼、教学楼、运动场、学生食堂、部分学生公寓、教师住宅及生活设施的设计等。太多了,好几十项。会议要求,一切工作必须按时间推进,各部门及全体成员必须服从统一指挥,严守纪律,密切配合,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党委交付的新校区建设任务。指挥部按照2002年9月份学生入住为时间截点,倒排各项工作进度和工期,每一项都不轻松,很多都是硬骨头。指挥部在工地立了倒计时牌,天天看时间,日日算进度。从后来学生入住的时间看,新区建设提前了一个月完成。
张昌元在工程招标现场
2000年12月15日,根据张斌指挥长安排,我到新都县落实指挥部办公、住宿地点。当时,我们选了几个地方都不如意。新都工行是学校的合作单位,他们给予了大力支持,无偿把职工宿舍让给指挥部住宿,工行大厦第9层全部提供给我们办公,并且把住宿用品、办公桌椅、文件柜、电话、传真机等配齐。这样,吃、住、办公都解决了,学校没有花一分钱。2001年3月,指挥部20多位同志陆续入住工行宿舍。之前,我和指挥部一些同志还租住过农民的房子。
2000年12月28日17时,举行成都校区建设破土动工仪式,学校党委书记董保真,副院长、成都校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张斌,新都县委书记沈有春,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李仲彬,县委常委、副县长刘贵才等近百人出席了仪式。董保真和沈有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2001年9月16日正式举行成都校区奠基典礼,典礼很隆重,来了三位省领导,还有省教育厅、建设厅、国土厅等申博sunbet现金网_菲律宾sunbet下载-【官方网站】相关部门领导,成都市领导,新都县领导,在川的石油单位、各油田驻蓉办事处、申博sunbet现金网_菲律宾sunbet下载-【官方网站】兄弟院校代表,全体校领导、教职工代表、民主党派代表、离退休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各院系和各部门负责人,以及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全体同志参加了奠基典礼。
张昌元向校领导汇报建设情况
记者:成都校区建设过程中,你们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怎么解决的?
张昌元:最难的有这么几项,一是民房拆迁和协调当地各级政府、村、社,确保申博sunbet现金网_菲律宾sunbet下载-【官方网站】正常的建设环境和建设秩序;二是高压线和军事光缆拆迁;三是建校工程与新都大道施工交叉冲突和排污管道铺设对接问题;四是改沟渠;五是遇到文物。
拆迁工作是2000年底开始的。涉及到三个村822户农民,一个居委会,多个乡镇企业和一个畜牧局的种猪场,都要迁走;正因村迁到现今正因社区,宝光村、新东村迁到学校西边。为尽快完成拆迁,支持成都校区建设,新都县专门成立了协助西南石油学院建设指挥部,县委常委、副县长刘贵才任指挥长。学校新校区建设指挥部与他们多方联动,新都镇政府、村社干部也出面反复做农民工作,2001年5月拆迁顺利完成,群众情绪总体比较稳定,没有发生一次群体性事件。紧接着开展修筑围墙,地勘,单体建筑设计,安装临时水、电设施等工作。2001年7月单身公寓(即现在教工住宅1、2号楼)动工。
农民也非常不容易,安置房也才刚动工,房子拆了没地方住,他们就住在田坝里临时搭建的塑料彩棚里,一片接一片。为了防止火灾,过年时禁止农民燃放鞭炮。多年后遇到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卫生局局长杨小广(时任新都镇党委书记),他说,如果那时发生火灾,绝对“火烧连营”,现在想起真是后怕。
张昌元在单身公寓施工现场
当时校园内有两座高压线电塔,大概在思学楼北面和石油缘宾馆位置,高压线横跨学校新校区,还有一条军事光缆。这个不仅学校解决不了,新都县也解决不了,通过联系电力部门、军事单位,加上新都县出面协调,终于按期完成高压线和军事光缆的迁移工作。
那时新都大道也在施工。新都大道是填土垫起来的,比原新石路高出1.12米,学校就成了洼地。而且新都大道铺设的排污管已安装好,学校的污水就排不出去,但我们的排污管又必须与新都大道的排污管相连接。为解决这个难题,指挥部与新都区(新都2001年12月撤县设区)多次协商,决定把新都大道排污管抠出来,再往下挖1.12米,重新铺设排污管,这才解决了学校的污水排泄问题。这个费用76万元,学校没花一分钱。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施工方便和安全,新都大道需封闭施工,这样学校的建材就进不来。指挥部与新都大道建设指挥部建立联动机制后,我们的建材运输车辆才得以通行。
校内原有两条沟渠,沟渠改道也比较麻烦,经反复磋商,决定一条沟渠向北移,移到现在的二期校园,另一条迁到新都大道南侧,就是现在南洋汇门口那条小河。沟渠改道费用也全部由新都县支出。
最棘手的是修建思学楼时挖出了文物,惊动了申博sunbet现金网_菲律宾sunbet下载-【官方网站】文物局和中央电视台,要求立即停工。这事如果处理不好,工程延期三五个月很正常,新校区甚至可能改址修建,学校和指挥部非常着急。根据学校和指挥长安排,我们主动做工作,多次跑省、市文物、考古等部门,并充分依靠地方政府协调解决,获得文物、考古部门支持,把工地划分为A、B、C、D四个区域,勘查发掘完一个区域,立即复工一个区域,这样才能保证2002年秋季开学。
解决这些问题,要花的钱不少,指挥部力争不花学校一分钱或少花钱。两年时间里,指挥部协调减免报建费数千万元,为学校节省了大笔开支。
即将竣工的教工住宅
记者:在拆迁、建设过程中,新都县给我们哪些支持?
张昌元:新都县属成都管辖,和成都其他区县相比,经济财政状况较好,但那时的面貌用今天的流行词来说,就是很low。当时最好的街道是桂湖东路和电子路,没有出租车,县城主要交通工具是人力三轮车,街上偶尔见到印有“欢迎读新都一中”广告的小面包车。所以引进一所大学对新都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县委、县政府对我们非常支持,在2000年上半年还专门成立了西南石油学院迁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赵德喜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沈有春任常务副组长,县委副书记张云祥、副县长向敏任副组长,成员都是相关部门负责人。迁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协助西南石油学院建设指挥部帮我们协调解决了很多问题,没有他们的支持,进展不会那么快。
为解决成都校区建设需要填土方问题,指挥部多次找新都县建委、交通局、市政工程公司、新都大道指挥部等单位,无偿运来建筑残碴4万余方,为学校节省经费数十万元。多次找新都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县建委、消防大队、房管局、人防办、绿化办、沼气办、质检站等部门,逐项落实有关优惠政策。据统计,仅单身公寓1、2号楼就免收各种建设配套费22.8万元。
即将竣工的思学楼
记者:指挥部的工作和生活非常艰苦,请问当时的生活情况是怎样的?
张昌元:指挥部所住的工行大厦离工地较远,新都没有出租车,要么坐三轮车要么走路,走路要走半小时。因为要赶进度,每天早出晚归,经常熬夜,每天来回几趟费时间,工作也不方便。所以在拆迁时,有意保留了农民汤大章的两层楼房,挤一挤能住十几个人。2001年6月,工程部、规划部就搬过来了。指挥部又在一楼临时搭建了厨房,配备了灶具、餐具,请了厨师。这里办公和生活条件不如工行大厦,吃饭、开会,都坐床边,图纸也铺在床上看,但离工地很近,工作更方便,效率也更高。我们在楼顶安了四盏探照灯,晚上把工地照得透亮,一来晚上行走方便,二来也是为了防盗。
指挥部其他部门仍住在工行宿舍。因为工行周末两天不开伙,顿顿吃馆子也费钱。我们大家就凑钱来自己做饭。安排杨丕华、吕中育买菜,李准南、江波负责煮,李先旭负责洗碗。党委副书记曾宪平也是副指挥长,他分管监审部和思想政治工作,每个周末都要去打点泡酒慰问大家。虽然工作辛苦,但大家相处十分快乐。曾书记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每天早上6:30左右、晚上11点都要考勤。早晚都在才能发补助,有事必须请假,如果不在,必须说明原因。当时新都治安不太好,多亏他的严格要求,两年多时间,指挥部没一个人掉队,是一个团结且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我们每天在工地来来回回无数趟,既无遮阳处,也无避雨地。那时指挥部给每人发了双水靴,一顶草帽。晴天头顶烈日,脚踩泥沙,运输车一来,尘土飞扬,弄得一身尘土,雨天则是一身雨水,满脚稀泥。
2002年5月27日,单身公寓竣工,当天指挥部全体成员搬进单身公寓,临时教工食堂(现今国家重点实验室位置)也建好了,结束了一年多的艰苦生活。
2002年8月14日学生食堂正式启用
记者:如果总结两年的指挥部工作,您收获了哪些感悟?
张昌元:学校非常重视、关心指挥部工作,董书记、罗院长经常来看望大家、检查工作,张斌副院长亲自安排指挥部人员工作、生活,领导方方面面的关心使全体一线人员备受鼓舞。虽然任务艰巨,条件艰苦,特别是工程部、规划设计部的同志更加辛苦。但看到任务一项一项完成,工程进展顺利,心里充满了快乐。总结起来,一个集体要想干成一件大事,就要有创业精神、拼搏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奉献精神。那时虽然工作千头万绪,各有分工,但又不拘于自己的岗位,需要干啥就主动干啥,相互补位,配合默契,合作非常愉快。2002年8月14日,成都校区迎来首批学生,大家见证了通过努力换来的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指挥部从2001年11月29日成立到2003年1月21日撤销,运行了两年两个月。两年多来,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首批师生按期顺利入住,并按预定计划开展了教学工作,指挥部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学校党政的重托,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2003年1月,校党委发文对指挥部人员进行表彰,文件指出:“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发扬艰苦创业、拼搏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地建设新校区,为2002年8月首批4800名学生入驻新校区,11月1日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为学校二次创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文件对指挥部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指挥部的同志深受感动。
如今20多年过去了,往事历历在目,恍如昨日。这20年,学校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让人倍感欣慰。
上一条:【20年回眸】廿载须臾间,谈笑仍少年——2002年迁往成都校区的校友谈搬迁故事 下一条:【20年回眸】历史重任 神圣职责——原西南石油学院副院长、成都校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张斌谈成都校区建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