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地科院博士论坛——《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地震表征方法研究》与《湖相细粒沉积地层天文旋回测井识别及年代标尺的建立——以东营凹陷Es3x~Es4scs为例》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30日      作者:池皓诣、封琛鸣、王逸兴     编辑:地科院研宣部     审核:王晨晨     浏览:[]

10月27日下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邀请李凯、于乐丹两位博士在线上为同学们开展了题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地震表征方法研究》和《湖相细粒沉积地层天文旋回测井识别及年代标尺的建立——以东营凹陷Es3x~Es4scs为例》的学术讲座。李凯博士是西南石油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地震正反演方法研究;于乐丹博士是西南石油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细粒沉积旋回地层学与储层地质学研究。

讲座伊始,李凯博士首先为同学们介绍了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的勘探概况及储集空间类型等相关内容。从地震正演响应特征分析出发,提高了走滑断裂以及缝洞型储层的识别精度,提出了一系列实现走滑断裂—缝洞储集体精细描述的新方法,并以实例分析了新方法的优势。

紧接着于乐丹博士为同学们带来第二场讲座。以陆相湖盆中细粒沉积地层广泛发育的东营凹陷Es3x~Es4scs为例,在计算了古近纪时期地球轨道要素偏心率、斜率和岁差周期的基础上,对不同沉积序列替代性指标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了优选,最终确定出最优的指标为地球物理参数数据,最优的方法为TSAM1,并依据最优的方法和指标建立研究区高精度天文年代标尺估算了沉积速率。

讲座过程中,同学们认真记录、积极思考,并和两位博士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流,大家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此次讲座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地震表征方法的理解,也加强了地层天文旋回测井识别及年代标尺建立的相关认识储备,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科研热情,拓宽了相关领域研究者的思路和视野,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李凯博士进行汇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