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从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出发,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育人之本,以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国内国外双向驱动为行动指南,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孵化、创新创业保障“四大工程”有机结合,构建起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关键词:一体化;创新创业;实践;孵化;保障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申博sunbet现金网_菲律宾sunbet下载-【官方网站】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北京服装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作为时尚类院校,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一直以来,学校的人才培养均从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出发,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育人之本,以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国内国外双向驱动为行动指南,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孵化、创新创业保障“四大工程”,构建起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工程
1.校内外双向驱动,构建多层次、递阶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全程化。学校重视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双方联合培养,借鉴优秀高校经验,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循序完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中的通识教育和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和学科方向及专业特色课程平台,均包含创新创业训练,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训练;本学科研究方法训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创业训练。
二是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特色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由“平台课+专业特色课”组成,纳入学分管理。前者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通识类创新创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和艺术体育四大类公选课均设置创新创业类课程;后者紧密结合专业教学,注重差异化培养,树立专业自信。
三是创新创业在线课程规模化。学校自2015年定制了线上的创新创业类课程,计入学生公选课学分,累计选课人数达三百余人,后续学校将上线新的线上平台,提供大量课程供学生选择;2016年,学校自主建设在线课程“创业学”。
四是创新创业教材案例自主化。以学校自主创业成功学生为例,组织编写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实践及典型案例汇编》即将出版;建立了自主创业学生案例库,并持续追踪调查,形成长效机制。
五是创新创业工作有序化。2016年4月,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对创新创业类课程进行整合优化,积极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2.校企、境内外双向驱动,完善多平台、开放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积极借鉴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多所高校实践能力培养的优秀经验,努力加强国际间合作、校企合作、校内跨专业合作、创新型工作室协作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平台搭建,不断完善多平台、开放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是实践教学全覆盖。学校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龙头,以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北京市级校内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为重点,以五百多个校内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为基础,积极打造校内实训基地、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基地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践教学平台,覆盖所有专业。其中,工科类专业实践学时占比35%左右,艺术类专业实践学时占比45%左右,强化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是国际训练营多元。学校与十余所国际名校建立联合培养人才机制,访学交流时间1年~2年。双方重视实践环节互动,联合开展创新训练营,国外时尚和设计行业的知名专家导师授课,使学生在时尚体系中建立新设计方法论和全方位战略视野,借助文化的优势和国际化视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再研究、再设计。
三是校企联合深入推进。依托学校教学科研优势,整合产业资源,打造优秀的产业创新发展平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优质实践条件。2016年,校企联合深入发展,与上海晨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北服(晨风)实践学院。推动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将课堂直接搬到企业,利用双导师制和企业资源,实现产业化对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四是创新创业训练效果显著。学校以本科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实验室开放两大科研训练项目及学科竞赛项目为重点,打造创新创业教育载体,形成国家级、北京市级、校级三个项目层级。每年对约两百个本科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项目(含实验室开放项目)、约四十个学科竞赛项目进行资助。
3.促进教学方法及学业评价方式的变革,契合创新创业教育需求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理念上的新变革,原有教学模式和学业评价方式已无法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学校积极推动教学模式改革,除传统课堂讲授外,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如以参观实习、采风和模拟实验等方式开展的参与式教学;以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学科竞赛和教师教科研项目为载体的项目教学;以校内外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的现场教学;以名师为核心组织教学的工作室模式;以典型产品的设计贯穿始终的案例教学等。2016年,学校积极探索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模式改革,新设立10门混合式教学特色课程。而教学模式的变革带来考核方式和内容的转变,促使学业评价方式走向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促进、激励与发展性功能。
4.优化师资结构,满足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化和国际化的需求
学校聘请288位国内行业专家、大师作为兼职教师,这些企业导师不仅从学术上给予学生过程性的指导,而且从产业角度指引学生研究方向,结合实际需求,探寻服务于产业升级的创新研究课题。此外,聘请52位国际知名专家作为专业创新导师,提升学生国际视野。目前,学校已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库,其中,校外导师340人,占导师总量的80.4%。
以课内课外双向驱动为导向,实施创新创业实践工程
1.强调课内外结合,开展创业技能培训
学校定期面向全体学生举办各类创业培训讲座,组织学生参与创业模拟训练,举办各类创意大赛。在“挑战杯”创业方案大赛、“京工杯”创业方案大赛和“创业北京·创意北京大学生创意创业邀请赛”等多项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支持学生“创业者协会”开展各种实训活动,鼓励大学生进行学术性、创新性的创业策划。“创业者协会”荣获北京高校职业类“优秀学生社团”称号。2015年,学校被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确定为大学生创业培训定点机构。
2.培养职业素养,搭建创业体验平台
面向全体学生,由学校出资在校内外搭建土城空间、西单老佛爷、咖啡书屋等六个创业实践场所,培养学生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能力。最具代表性的“BIFT WORKS北京服装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位于爱琴海购物中心,学生将自己设计的作品面向大众、投入市场,在真实的交易中磨炼与成长。该基地被北京市授予“北京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称号。
3.营造育人环境,培育“三创”文化
一方面,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时装周、北京国际时装周、北京国际设计周等创意实践,培养国际视野;另一方面,注重培育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每年举办四大文化品牌活动,如北服时装周、本科毕业生作品展、“科学·艺术·时尚”节&大学生创意集市、研究生毕业作品展。经过课内外密切配合,学校已经形成以创新、创意、创业为特色的“三创”校园文化。
以校企双驱、分层培育为指南,实施创新创业孵化工程
1.珍惜创业火种,建设项目孵化基地
学校精心打造三个项目孵化基地:小型企业孵化办公室、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装创业实践中心和艺术设计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这些小型孵化器对学生创业团队实施有计划的培养,定期请专家指导评价,对较为成熟的团队进行重点培养孵化,达到预期后即将其转入时尚产业创新园,进入企业孵化阶段,为团队成功创业保驾护航。
2.扶持团队成长,对接企业孵化基地
“中关村时尚产业创新园”是由学校与北京市共建的“中关村科学城第四批签约项目”,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唯一在高校设立的服饰时尚设计产业创新园。创新园为学校遴选出来的学生创业项目开展企业咨询、企业注册和生态服务等方面的系列服务,并聘请具有实战经验的企业人士担任创业导师,制定指导方案,给予针对性指导。对优秀创业种子项目,可以在园区免费注册,并享受一年的免费财税代理服务。
3.搭桥校地合作,服务社会引资
学校以创新园为桥梁,积极开展大型校地合作项目,为孵化工作拓展空间和机会。致力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发起成立十校联盟,设立中关村北服时尚产业创新园(容城)示范基地;为国内外初创设计师、院校学生提供全方位创意、创业服务;积极打造时尚产业资源集聚发展的平台,校地合作项目蓬勃发展取得显著成果。创新园在业内影响力持续上升,近三年获得财政支持项目14个,累计经费850余万元。
以多元协同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实施创新创业保障工程
1.成立领导和工作机构,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领导
学校高度重视,分别成立校院两级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小组,整合校内资源,多元协同配合,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扎实有效开展。
2.多部门协同制定相关制度,保障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
学校多部门协同配合,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出台了各项保障制度。教务处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创新创业课程学分,并对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学生建立学分认定制度,出台弹性学制的学籍管理办法,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学生处制定了相关扶持奖励制度,在评先、评优中给予认定加分。
3.打造两支队伍,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学校各主要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设专人负责,切实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重点打造两支队伍:校院两级的管理队伍,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流畅运转;专兼职的创业导师队伍,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给予专业、及时指导。2016年,学校组织相关培训580人次,并建立了创新创业导师库。
4.实施专项投入,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经费支持
学校创新创业类专项近三年呈逐年增长态势,2014年是1,435万元;2015年是1,808万元;2016年是2,203万元。其中,用于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经费保持在140万元左右。学校每年给予创新创业实践工程的实施部门200万元左右的经费支持。学校2016年单独划拨创业专项扶持经费100万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5.规定固定场所,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活动空间
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实践活动场所。用于实践教学的校内实验场所27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8个;创业体验场地6个;创业孵化场地8个。此外,还提供大学生创意实践场所和成果展示空间,以便更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作者:罗家莉 孟庆瑶 李飞跃 闫燕,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教育》杂志